1. 句子大全 / 句子列表3 /

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的句子()

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的句子

为什么这些名人对孔子有如此高的评价?

孔子在古代被称为"大成至圣先师",得到了皇帝的认可,这是最高荣誉了,现在山东曲阜的孔庙,建筑规模仅次于故宫,地位可见一斑。原来每个省市县都建有文庙,学生读书,要先拜孔子,希望他保佑能有好的成绩。历朝历代,从汉武帝开始,独尊儒术,尊崇孔孟,直到清朝,从董仲舒,司马迁,韩愈,朱熹,到曾国藩,都对孔子礼敬有加。

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是受人尊敬的人?

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的句子-01

伟大的教育家孔子,千百年来,受到了无数人的尊敬。原来我国各地,到处修建了文庙,就是纪念孔子的,他受到了顶礼膜拜。小学生入学,就要先拜孔子,希望他们像孔子一样,努力学习,进学修德,成为圣人。孔子,在人们心中,可以说是非常受人尊敬的,他树立了供后人,学习的光辉榜样。

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的句子-02

孔子,乃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政治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从古至今,无论中外, 都把孔子称为“圣人”。早在上世纪70年代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孔子列为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

孔子的龅牙在古代不叫龅牙,而叫“骈齿”,即牙齿重叠,其实就是一种比较整齐的龅牙,但在古人眼里,这种龅牙是圣人之像。

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的句子-03

孔子,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,政治家,教育家,被后世人的尊为“至圣”“先师”“为人师表”,从古至今,受到人们的崇拜和尊敬。人们尊敬他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。

孔子的政治思想,核心内容是礼与仁。在治国方面,主张德治和礼治,用道德和礼数来治国是最高尚的治国方法。把德和礼施于民众,严格等级制,把贵族和庶民区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。打破贵族和庶民之间的界限。

孔子的经济思想,是重义轻利,见利思义的利义观和富民思想。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,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,要求人们的物质利益面前,首先应该考虑是否符合利义观点。

孔子的仁说,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。孔子的礼说,体现了礼制精神,即现代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,对于任何社会,任何时期,任何一个政府都适用的。而秩序和制度,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,孔子的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。

孔子的大同社会,小康社会思想,对后世的影响深远。不同历史时期,不同阶级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内容的憧憬和奋斗目标。这种思想对历史进步思想家和改革家也有一定的影响。

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相近,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。因而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。提出有教无类,全民教育的方针,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。

孔子的史学思想。孔子主张“直”,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,不但要重视根据,而且要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”。

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,说“狂而不直,侗而不愿,悾悾而不信,吾不知之类”,反映了孔子的治史态度。

孔子的美学思想,核心是美和善的统一,也就是形式与内容统一。孔子提出诗教,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,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,陶治性情的重要方式。并且孔子认为,一个完人,应该在礼、诗、乐修身养性,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。

孔子的治史观,不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的主张上,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,孔子认为历史不断发展,历史不是倒退,而是前进发展的。尽管当时这种思想朦胧,但却是我国史学史上进化论的可贵开端。

孔子的旅游思想。孔子注重文化之旅,自然之旅,倡导“山水比德观”,孔子一生行游天下,注重听乐视礼,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化旅游的先河。孔子还注重体悟山水的自然之游。

对于山水自然景观,孔子更注重美的感受。智者的聪明锐利和流动的水具有形和水的共通性,仁者宽厚的品格与庄重沉稳的大山相通。这就是“山水比德”的审美观体验观(上善若水)。

孔子主张旅游要健康有度,反对佚游。他认为佚游行为超出个人身心承受能力与社会礼制的许可,佚游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、局限的、而且会给自己带来损害。

1982年8月27日,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,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,时任美国总统里根给予了高度评价,致涵说:“孔子的高贵行谊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,也影响了全人类。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,为全世界人民提示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”。

后世读书人比喻孔子为照亮世间的太阳,说:“天不生仲尼,万古如长夜”

孔子的性格特征结合论语原文?

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的句子-01

《论语》一书中,关于孔子的性格特征,有一章经文做了详细论述,今列举如下:

《论语学而篇》中

子禽问于子贡曰: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,抑与之与?子贡曰: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

在这章经文中,子贡用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这几字形容孔子的为人,正是对孔子性格的生动描述。

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的句子-02

原文:

子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。

主流译文:

孔子温和而严肃,有威严却不凶猛,恭敬而安详。

拙的译文:

孔子性情温和又严肃,有威严却不凶猛,恭敬又安详。

拙的体会:

本篇讲孔子的性情脾气。这是一个标准的君子圣人的性情脾气,完全符合中庸之道的中和状态。喜怒哀乐没发生,没表现出来,称之为中。表现出来了,发生了,但是又有节制,节制得非常恰当,不是任其发生,表现,称之为和。中和就是这样来的。

这样其实是不容易做到的,有讲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,一个要要控制自己的脾性,得经过非常长时间的修炼,才能做得到。孔圣人之所以为人称道,正是他这种长期的修心养德,最终做到了自然而然的中和脾性,达到了圣人的标准和状态。

表达对孔子的崇敬的句子-03

史载孔子是位“温良”的教书先生,“温良恭俭让”是弟子对夫子的深切印象。所谓“温良”,“敦柔润泽谓之温,行不犯物谓之良”,它既是外在的德行,彬彬有礼,又是内在的德性,圆融和熙,而低调谦抑,或是其精神底蕴。

从《论语》一书来看,孔子对于人的操行举止,进退取舍,有着鲜明的恶骄而喜谦的态度。

首先,孔子甚为反感骄横狂妄。“子曰: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”众所周知,周公为一代名相,不仅辅佐周成王度过“兄弟阋墙”的危机,而且建章立制,极大丰富和发展了周代礼乐文明,因此孔子很崇敬他,甚至有段时间做梦没有梦到周公都深感失落,“子曰:甚矣吾衰也!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”。但是,在孔子看来,如果为人“骄且吝”,即使有像周公那样的“才美”,也是不值一提的。由此可见,孔子是多么排斥自大狂妄。

孔子“恶利口”,也甚为鲜明地显示了他的态度。“子曰: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文中“利口”,朱熹注为“捷给”(《四书章句集注》卷九),实即工言辞、善表暴,孔子直言“恶”之,鄙薄之意甚明。《论语》中多处记述孔子对张扬自夸、伶牙俐齿的厌恶。卫大夫祝鮀“有口才”,孔子却视之为“佞人”,“子曰:辞达而已矣”。朱熹注说:“辞,取达意而止,不以富丽为工。”朱子此释可谓达诂。本着“辞达而已”的立场,孔子讨厌信口开河的大言不惭,“子曰: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”。对于花言巧语,夫子更是十分鄙弃,他直斥之为“不仁”:“子曰: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“巧言”,按朱熹的注解,即“好言”,不过此非好坏之好,而是“致饰于外,务以悦人”(《四书章句集注》卷一)的讨好之意,亦即巧舌如簧的夸夸其谈。值得注意的是,《论语》中屡次记载了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”这句话,至于类似的表达,就更多了:如“子曰: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。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”“子曰:巧言乱德,小不忍则乱大谋”。这种反复的讥刺,足见孔子对“巧言”虚骄、“利口”自夸的憎厌。

其次是推崇“无伐善,无施劳”。孔子“孟之反不伐”之断语,直接生动显示了他嘉赏谦逊的立场。“子曰:孟之反不伐。奔而殿,将入门,策其马,曰:‘非敢后也,马不进也。’”孟之反为鲁大夫孟之侧,“伐”,“夸功曰伐”;殿,“军后曰殿”,常为智勇双全者所任。

本文由拽句子整理发布,不代表拽句子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uaijuzi.cn/juzi/3173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工作日:9:30-18:3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