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李商隐经典诗词?
1、《锦瑟》唐朝·李商隐
锦瑟无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华年。庄生晓梦迷蝴蝶,望帝春心托杜鹃。沧海月明珠有泪,蓝田日暖玉生烟。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。
2、《寄令狐郎中》
嵩云秦树久离居,双鲤迢迢一纸书。
休问梁园旧宾客,茂陵秋雨病相如。
唐会昌五年(845)秋天,作者闲居于洛阳,写了这首诗寄给身在长安的好朋友令狐绹。因为令狐绹此时担任右司郎中,古时常以官职称呼人,所以诗题中才会有“令狐郎中”。
作者用“嵩云”和“秦树”分别借指自己和朋友分居两地,用鲤鱼传书的典故来借指二人的书信往来。权友人不要再询问自己这位昔日的幕僚宾客,因为自己近来多病,就像那司马相如一般。
3、《为有》
为有云屏无限娇,凤城寒尽怕春宵。
无端嫁得金龟婿,辜负香衾事早朝。
这首诗的题目《为有》是后人添加的,与内容无关,有点像李商隐的无题诗。
云母屏风后面那位美人无限娇艳,京城的寒冬已经过去,但是害怕春宵苦短。无缘无故的嫁了个做高官的夫君,他只会辜负了温软的床被,早起去上朝。
这首诗大致是以一对新婚夫妇作为描写对象,写出了新婚夫妇之间恩爱情深,怎奈春宵苦短,丈夫还是个朝廷高官,每天都要早起上朝,辜负了闺中风情。
4、《嫦娥》
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
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嫦娥,原名叫做姮娥,传说中是天帝之女,长得十分漂亮,后来到了西汉时期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讳,于是改做嫦娥。对于这首诗的主旨,历来有很多说法,或以为悼亡,或以为讽女冠,或以为作者自己错婚王氏,因而卷入党争等等。
云母屏风上的阴影越来越重,烛光渐渐暗淡,女主人公独对孤灯,银河的星光渐渐隐去,天将拂晓,却还未能成眠。或许嫦娥会后悔当初偷吃灵药吧,从此以后的朝朝暮暮、日日夜夜都只能独守月宫,面对冷冷清清的星空。
5、《贾生》
宣室求贤访逐臣,贾生才调更无伦。
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贾生,即西汉著名的政论家贾谊,汉文帝时期曾经被召为博士,迁太中大夫。因为贾谊的政治观点不符合汉朝推行无为而治的政治方略,因此未能得到重用。贾谊后来做了长沙王的太傅,后又改梁怀王的太傅
二、李商隐最短的古诗?
1、乐游原
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
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
2、忆梅
定定住天涯,依依向物华。
寒梅最堪恨,常作去年花。
3、细雨
帷飘白玉堂,簟卷碧牙床。
楚女当时意,萧萧发彩凉。
三、李商隐10首经典诗词坐看云起时?
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。
一、直道相思了无益,未妨惆怅是清狂。
李商隐的七律无题,艺术上最成熟,最能代表其无题诗的独特艺术风貌。虽然深知沉溺相思,无益健康;我却痴情到底,落个终身清狂。
二、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。
“何当共剪西窗烛”,诗人从沉重的离愁中抬起头来,强自排遣,想望着将来相聚西窗剪烛夜话的那一天。“却话巴山夜雨时”,则是从将来回想现在,由合话离,把现在的离愁化为他日欢聚时的愉快回忆。
三、秋阴不散霜飞晚,留得枯荷听雨声。
时令已届深秋,但连日天气阴霾,孕育着雨意,所以霜也下得晚了。天色一片迷蒙,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,心情不免更加黯淡,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程度。
四、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
出自唐代李商隐的《嫦娥》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,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。
五、深知身在情长在,怅望江头江水声。
诗人所视、所听并不真切,唯是思潮翻腾,哀痛难忍。曲江流水引起他前尘如梦的回忆,往事难追的怅恨,逝者如斯的叹息。诗戛然而止,却如曲江流水有悠悠不尽之势。
六、可怜夜半虚前席,不问苍生问鬼神。
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,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。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,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。
七、岂知一夜秦楼客,偷看吴王苑内花。
李商隐的爱情诗以《无题》最著名。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,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、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。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,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。
八、刘郎已恨蓬山远,更隔蓬山一万重!
《无题四首》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组无题诗,本诗为第一首,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深切思念之情。全诗融进了作者的身世之感,寄托了作者仕进无门的痛苦之情。
九、春心莫共花争发,一寸相思一寸灰!
出自晚唐李商隐的《无题·飒飒东风细雨来》。我这颗心不再与春花一同萌发;免得使我寸寸相思,都化成了烟灰。
十、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
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。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,尽管他有抱负,但是无法施展,很不得志。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。
本文由拽句子整理发布,不代表拽句子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uaijuzi.cn/juzi/2747.html